
步入3月,党员徐振朋愈发忙碌。作为项目负责人,他要组织修改环鄂尔多斯氢能管网可研报告;作为专业负责人,他要完成镇海-金塘海底管道项目初步设计的升版;作为重要技术骨干,他还要配合中国石化地面工程与设备专业“十五五”规划内容的编制。
徐振朋的身份,有其特殊性——作为石油工程设计公司的项目化用工,他的党组织管理单位和用工单位不一致。在石油工程设计公司,87名项目化用工党员成为奋战生产一线的特殊力量。
以往,项目化用工党员的管理难题重重:一方面,党组织管理单位与用工单位的脱节,导致党员组织生活参与不便、思想动态难以及时掌握,用工单位对党员表现缺乏全面考量,党员在项目中的先锋模范作用难以发挥;另一方面,项目化用工党员自身也常因“特殊身份”,在归属感与职业发展上陷入迷茫,难以全身心投入工作。
为打破这一困局,石油工程设计公司党委主动与四家人力资源公司签订党建共建、党员共管协议,以“组织联建、党员联管、发展联动”为核心,全力探索项目化用工党员“双重管理、双向赋能”新模式。
组织融合破壁垒
构创“共建+共管”新格局
“项目化用工党员数量多,分布在公司总部、四家分公司和总承包工作板块。为了解各线条党员的具体情况,公司通过问卷调查、一对一访谈、线上交流群收集意见等方式开展专题调研。”党群工作部主任马旭说。
根据调研结果,他们从“打破融合壁垒、激发党员活力”角度出发,综合党员工作履历、党组织活动参与度、工作绩效表现以及用工单位反馈等多维度信息,编制《党建共建协议》。